泉规办函〔2018〕117号
答复类型:A类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1173号建议的答复函
郑玉宝等7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自行车道规划与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作为分办单位,现将涉及我局的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编制自行车道专项规划。正如代表们所说的,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古城区的道路很多未充分考虑自行车专用道,人车混行严重。2011年我局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泉州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对自行车路网、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与其他公共交通的衔接和步行系统断面、过街设施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划研究,并提出设计指引和要求。例如从城市主次干道网出发,依托主次干道,将自行车网络划分为廊道、自行车通道、休闲道,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指引;对自行车在交叉口的组织及停车问题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指引。
二、新区建设时就同步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近年来我市以福建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省宜居环境行动计划为契机,对中心城区及近郊的休闲公园、主要景点和公共服务场所等周边道路进行整理,并尽可能的梳理出完整的自行车路网和步行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能行得顺、行得安、行得好的慢行环境,在城东、东海、北峰等三大片区内建成了滨江水线绿道、滨海公园绿道、桃花山公园绿道等,这些绿道内均设置有独立的自行车专用道。
2016年起市政府又组织实施山线绿道示范段建设,目前大坪山至桃花山绿道已建成,沿线的天空栈道、夜光漫道更是成为了节假日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三、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的改造提升。泉州市启动“城市双修”工作以来,泉州古城应构建“公交+慢行”为主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普及,也让市民对骑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局会同市古城办也积极推动古城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2016年我局与古城办共同委托编制了《泉州市古城片区交通提升专项规划》,规划中提出了“构建高品质的非机动车道网”和“构建旅游慢行廊道,打造旅游特色街巷”的两大措施,并生成了行动计划,促成了金鱼巷、象峰巷等街巷改造。2017年根据行动计划又开展了《2017年泉州古城交通提升改造设计方案》,针对西街南片区的街巷和居民骑行环境畅通工程示范段(新路埕—许厝埕—奎霞巷—镇抚巷—后巷—新府口—观东巷—县后街)进行了深化设计。目前上述街巷已交付鲤城区组织实施,我局将持续关注并积极配合后续工作。
四、加强绿道水线的“可达性”。随着晋江下游生态整治工程(一期)项目的推进,晋江北岸沿线公园景观风貌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但是也出现了可达性差的问题。为提升公园可达性,泉州市交通提升办委托编制了《泉州市中心市区江滨北路(黄龙大桥至中芸洲桥段)交通提升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公园绿地进出可达性改善和主要拥堵点整治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公园绿地进出可达性改善方面提出了新增公交首末站3处、优化公交停靠站2对、完善非机动车道、新增小黄人站点、新增人行天桥天桥4座(凯德广场北侧、江滨体育公园门口西侧、坪山路节点和中骏天峰正门口)以及11处机动车进出口改善,共计10大项措施。2018年3月8日我局组织专家及部门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3月27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了该项目的汇报,确定了方案中技术论证成熟项目的实施业主,并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目前公共交通系统改善、慢行系统改善、机动车进出口改善和田安路节点、西贤路节点的实施业主——市地下管网公司已完成上述项目的方案设计,我局也于5月24日对上述项目进行了技术审查。
分管领导:黄三多
经办人员:潘盛艺
联系电话:22177537
泉州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6月1日
主题词:自行车道 规划